优秀志愿者
云南退伍军人不褪色 用血脉传递生命的希望
2018-08-02 09:43:40 来源:昆明志愿者网

昆明信息港 记者龙泉积 实习记者代兴梅 从2003年云南省第一例捐献开始,至今已有165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截至2018年7月底,在捐献的志愿者里退役军人成功捐献占比10%。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在部队时都立过功、受过奖,又在地方都获得过各级荣誉称号。如今,他们有的是大学老师,有的是公职人员,还有的在辛苦创业,他们承担家庭重担的同时,依旧不忘军人本色,担当着一个军人的社会责任。

一直以来,造血干细胞捐献带来的正能量,激励着无数捐献者勇敢面对未知的困难和挑战。这其中就就包含了很多军人捐献者,时值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限于篇幅,我们选取三位退伍军人“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故事,打消大众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疑虑,以特殊的方式庆祝建军节的到来。同时,号召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捐献者队伍,唤起更多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关注,用可以再生的细胞,挽救那些不能重来的生命。

等待10年兑现承诺 只为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茫茫人海中,我们都是独特而又相近的个体。但十万人之中,或许只有一人与你拥有如此相似的“点点滴滴”,你们的生命拥有相通的“密码”,甚至在某一时刻,彼此的生命会紧紧相连……拥有如此相似的“点点滴滴”是缘分,更是责任。

“总算是了了这桩心愿!当兵一天,一辈子都是一名军人,退伍不褪色,这是退伍军人的誓言,救人是好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更应义不容辞。”当记者问捐献完造血干细胞后是什么心情时,他回答得如此爽快。

在部队服役时的王高峰

在部队服役时的王高峰

他叫王高峰,一名退伍军人,三次参加维和任务。2003年,时任玉溪某部队的王高峰,亲眼看着所在班的一名年轻战友因为身患血液病而离开人世,自己却不能为他做点什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他感到万分遗憾。在那以后,王高峰听说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方式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便毫不犹豫的加入了造血干细胞采集登记队伍中。在他看来,这不仅能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同时也能挽救一个家庭的幸福。

在王高峰的记忆里,从血液样本采集到捐献时隔快10年了。十年间,他无时无刻都在准备着,担心联系不上,王高峰坚持不换电话号码。2013年11月,王高峰接到与广州一个患者配型成功的通知,接到捐献通知时的王高峰义无反顾。对于王高峰的行为,最初当妻子知道丈夫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时也曾很担心,但经过查找资料和找专家咨询知道对身体无害,也便全力支持丈夫。

王高峰捐献造血干细胞

王高峰捐献造血干细胞

2014年3月13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王高峰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最终把造血干细胞捐献给了广州的一位白血病患者。他也成为玉溪市首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云南省的第92例。

如今,4年多过去了,转业后的王高峰成为云南交通技师学院的一名教师。在讲台上,他继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无论在哪个岗位,始终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中来,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虽然现在退伍了,但在心里永远牢记着退伍不褪色、卸甲不解志,遇到救人的事,肯定要上的信念。”,王高峰说。

不经意间的善举 只为挽救一个陌生人

从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一无所知到挽救他人生命,来自昆明市禄劝县的退伍军人鲁顺平,用极其普通但不平凡的行为,诠释着一名军人的信念。得知记者采访,这个皮肤黝黑、有些健壮的男人显得有点害羞,“只要能帮助到别人,我一定义不容辞。”

2012年鲁顺平退伍后,走在街上看到献血车,上面写着“无偿献血 挽救生命”,因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鲁顺平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献血。听说每次献血最多能让3个处在紧急情况下的人受益,也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去解别人的燃眉之急,从此以后,他每隔半年就会去定期献血一次。

鲁顺平和医务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的合照

鲁顺平和医务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的合照

2015年5月,又一次去献血时,在献血车上鲁顺平看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活动,本着留一份血样,挽救一个人的初心。于是,鲁顺平在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填写了志愿者登记表,正式成为成为众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中的一员。

对于鲁顺平来说,能救一个人是很大的荣誉。2017年10月份,鲁顺平初配成功,在接到通知后的鲁顺平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健康并没有影响。2018年6月25日,在等待三年后,鲁顺平在妻子和朋友的陪同下一同来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历了5个小时的采血后,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四川一名素不相识的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我很荣幸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能配型成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特别的有意义,我感觉很幸运,就像中了大奖一样。”鲁顺平说道。

作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鲁顺平默默陪伴了第163、165例捐献者的采集过程。他希望能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去帮助更多患病的白血病人。并想通过自己的捐献,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就跟献血一样,对身体并没有什么危害,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帮助更多的患者重获新生。

捐献造血干细胞 只为让需要的人好好活着

今年35岁的刘景,来自云南曲靖,是山东省某二炮退伍军人,也是云南省第90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刘景是位十分健谈的人,聊到兴起时眉头一展便会开怀一笑。当记者问起他胸前挂满的徽章时,他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我去各个地方参加志愿者活动时发的,留着做纪念。”

当兵时候的刘景

当兵时候的刘景

最初,刘景是因为看了一部台湾人给大陆人捐献骨髓的纪录片。于是,在脑子里留下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救白血病人的深刻印象,知道这个事有意义。直到2001年参军入伍后,在电视上看到《同一首歌》的节目,其播放的内容正是关爱白血病患者,这让刘景坚定了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心。

比起很多想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来说,幸运的是我2012年入库一年后就配型成功。经过初次配型、高分辨配型、体检到捐献,终于做了一件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刘景说道。从2013年11月捐献造血干细胞到现在,五年的时间里刘景一直坚持给各地的志愿者做思想工作。他说:“刚开始时,自己认为这些事并没有宣传的必要,当初捐献造血干细胞也是瞒着家里人去的。而随着自己接触到的白血病人越来越多,也认识到了普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知识的重要性。

刘景的妻子在旁边陪同

刘景的妻子在旁边陪同

现在,全国每年新增白血病人有七万多例,而其中的捐献量远远不能满足于配型所需求的量。“很多人得了白血病之后,配不上型比筹不到钱更加绝望。在这些患者中得白血病的大多是小孩子,他们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因为志愿者的一个善举,就可以让孩子多活五、六十年。用一个人的再生细胞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言语中,刘景希望通过自己的号召,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队伍中来, 点燃血液病患者的生命火种。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省分库现状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省分库自建库以来,已先后在16个州、市红十字会建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站”,实现了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动员工作全覆盖。各工作站在州、市红十字会的领导下,结合当地实是少数民族地区,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及科普与民风民俗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生动、有效地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知晓率明显上升,公众参与度明显提高,少数民族入库数和捐献数明显增加,为中华骨髓库基因多样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多年来,各工作站始终以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广大血液病患者生命为宗旨,围绕宣传动员、登记报名、采样入库和捐献服务等开展工作,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省分库的建设与发展莫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工作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