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志愿者
最美志愿者施芸艳:志愿服务人人可及
2022-04-21 16:04:35 来源:掌上春城

编者按:“志愿者”三个字代表着无私、勇气、担当,也蕴含了现代社会人与人的连接,支撑他们奉献的力量无关“英雄主义”,而源于人性中最初的善意。近日,昆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选10名最美志愿者、1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在昆明生活的某一个时刻,你或许也被他们的奉献所温暖。“最美志愿者讲最暖春城事”系列报道,就将用文字一一重现这些与昆明有关的暖心故事。


“昨日我受助,明日我助人,我们正在努力搭建更多服务的桥梁,助力志愿服务事业专业化发展。”现就职于昆明市官渡区志愿服务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的施芸艳,在志愿服务路上坚持了7年,把其当成一生的事业。


04.21.(14)


微微萤火团结身边人 传递志愿组织正能量

初见施芸艳,清瘦干练的她正在官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筹备新的志愿服务项目,浓黑的马尾辫轻搭肩头,眉眼间充满了亲和力。“促进会成立以来负责全区‘滇池卫士’志愿服务队,推动和培育孵化志愿服务组织,整合全区志愿服务资源,同时指导建设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济贫助残、应急救援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统一管理,推动志愿服务事业专业化发展。”这位年轻的促进会秘书长介绍工作时,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可谁能想到,志愿工作并非他人眼中的光鲜。

2016年,施芸艳参与官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爱心餐桌”项目,从中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意义,同时发现大众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知还停留在一群志愿者穿着制服,在路边发宣传单、维持交通秩序这些刻板印象。“当时我暗下决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施芸艳说。

熟悉各类志愿服务项目,研究优秀范例,拟写各类宣传方案和工作简报,摸索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模式......促进会成立之初,施芸艳辞去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一个人来到官渡区新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了大半年。促进会刚吸纳进“新鲜血液”,他们便迎来了第一项挑战。2020年,作为官渡区第一支复工复岗的志愿队伍,施芸艳和在昆同事快速加入辖区防疫工作。


04.21.(15)


“当时从朋友那听闻晋宁区有不少农户蔬菜无路可销,恐要烂在大棚里,主城区又有部分区域菜米供应不足,志愿服务组织这种时刻就是最好的‘传输带’,帮农户打通渠道。”施芸艳回忆到,第一天,几位热血青年缺乏务农经验,没任何“装备”就下地徒手采摘蔬菜,没有板车,只能把菜分批抱到车上装载。从早上6点多出动,“收菜小分队”折腾数十个小时,深夜赶路把菜送至官渡区吴井街道物资领取点。


04.21.(16)


2020年2月10日到3月16日,青年志愿者、青少年社工、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或是之前志愿服务的受助对象,小分队从5人发展到了50人,先后运送115吨蔬菜到一线需要帮助的单位。同时,促进会联合辖区社会力量及爱心企业为辖区一线工作人员捐赠爱心物资,获得“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的称号。


受助对象转化角色 加入爱的志愿大家庭

7年来,施芸艳扎根辖区街道和社区默默耕耘志愿服务事业,与老人话家长里短,同孩子逗趣打闹,乐此不疲忙活着为大家解决生活里的“鸡毛蒜皮”。孩子们亲切地叫她“神仙姐姐”,帮扶过的老人一句“小施,来我家吃饭!”这些平凡真实的互动,都是她坚持的动力。刚刚获得昆明市2021年度“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的施芸艳提及此事,并不认为这是做好事应得的“光环”,而是将其当做新的“能量补给”,激励自己继续发光发热。


04.21.(17)


截至目前,促进会先后为云翔社区、欣景社区、花田社区后所社区、海华社区、新亚洲体育城社区等提供多项志愿服务,受助对象总计超12000人次。“最让人难忘的是我自己发起的服务项目‘四点半课堂’,辖区流动人口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放学无人接送存在安全隐患,课业无专人辅导成绩难以提升,这让身为人母的我倍感揪心,决定为辖区的随迁儿童提供些实在的帮助。”施芸艳告诉记者,立项时团队几经走访,与社区和居民耐心沟通,发动多方力量,联动辖区几个公租房小区开展“四点半课堂”服务项目,把需要帮助的孩子统一集中照看。除学校里的常规作业,志愿者还带着孩子们打卡昆明地标建筑、参观博物馆和红色基地,把课堂延伸至室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弥补他们课外教育的空白。2年时间里,项目帮扶随迁儿童超4800名,为辖区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


04.21.(18)


“志愿服务人人可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爱心大家庭,汇聚多方力量,聚沙成塔。”未来,施芸艳将和同事在志愿服务这条路上探索新的“官渡模式”,整合更多的社会爱心企业和校园资源。曾经的受助对象正积极转化角色,参与到促进会的志愿工作中,协助促进会在社区宣传志愿服务理念,甚至自行组织志愿服务队伍,逐步实现社区居民助人自助。


掌上春城记者:张蝶 常曦